审定编号:苏审玉20200016。2017-2018年参加江苏省甜玉米区试(参试名称“通甜1701”),两年区试平均亩产鲜穗844.7公斤,平均比对照晶甜3号增产8.2%;2019年参加江苏省甜玉米生产试验,平均亩产鲜穗894.4公斤,比对照晶甜3号增产9.2% 。中国农科院作物研究所(2017年)、江苏省农科院(2018年)接种鉴定:感大斑病、中抗小斑病,感茎腐病,中抗纹枯病、瘤黑粉病、南方锈病,高感粗缩病。江苏省鲜食玉米品种区域试验品尝鉴定:外观品质和蒸煮品质达到部颁鲜食甜玉米二级标准。扬州大学农学院检测:水溶性糖16.8%,还原总糖8.0%,达到甜玉米标准(NY/T523-2002)。
审定编号:苏审玉20200016。2017-2018年参加江苏省甜玉米区试(参试名称“通甜1701”),两年区试平均亩产鲜穗844.7公斤,平均比对照晶甜3号增产8.2%;2019年参加江苏省甜玉米生产试验,平均亩产鲜穗894.4公斤,比对照晶甜3号增产9.2% 。中国农科院作物研究所(2017年)、江苏省农科院(2018年)接种鉴定:感大斑病、中抗小斑病,感茎腐病,中抗纹枯病、瘤黑粉病、南方锈病,高感粗缩病。江苏省鲜食玉米品种区域试验品尝鉴定:外观品质和蒸煮品质达到部颁鲜食甜玉米二级标准。扬州大学农学院检测:水溶性糖16.8%,还原总糖8.0%,达到甜玉米标准(NY/T523-2002)。
商品类型 | 技术成果 | 项目阶段 | 批量生产 | 技术领域 | |
专利号 | 苏审玉20200016 | 成果权属 | 独占 | 知识产权状况 | 植物新品种 |
高新技术领域分类 | 农林植物优良新品种与优质高效安全生产技术 | 交易方式 | 技术转让 | 信息有效期至 | 长久有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