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精准对接高校创新资源与地方产业发展需求,江苏省技术产权交易市场海洋可再生能源行业分中心(以下简称“行业分中心”)与哈尔滨工业大学(以下简称“哈工大”)持续深化合作,建立常态化联动机制,围绕可再生能源领域开展多维度、深层次的技术交流与需求对接,取得阶段性积极成效。
今年以来,行业分中心已牵头组织三场校企专项对接活动,聚焦可再生能源领域关键技术,通过精准匹配与深度研讨,有效打通产学研合作通道。同时,在对哈工大征集的45项可再生能源技术成果进行系统梳理与专业研判后,结合盐城市绿色低碳产业发展规划与产业链布局特点,筛选出六项高度契合的核心成果,包括高能效氢能变换装备、高精度氢储能系统智能检测装备、高容量电热氢氨联产装备、高比能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开发与应用、太阳能光-热-电有序利用技术以及风机机组声纹监测系统。
9月17日,行业分中心联合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盐城市绿色低碳科创园、江苏沿海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中心共同走访哈工大,重点围绕其中四项核心成果开展深度对接。各方就技术成熟度、应用场景及产业化路径进行务实交流,为后续合作奠定坚实基础。
哈工大作为国家“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在控制科学、环境工程、人工智能等领域实力雄厚,工程学ESI排名位居全球前万分之一,并长期深耕航天国防与能源科技,拥有23位全职两院院士和大量高水平科研成果。此次对接中,王振波教授团队的高比能动力电池与超低温锂离子电池技术、宋凯教授团队的氢能全链条关键装备、沈朝教授团队的太阳能高效利用技术、何永军教授团队的风电机组声纹监测系统等成果,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和产业适配性。
长三角国创中心在交流中系统介绍了其平台功能与“拨投结合”机制,该机制通过“前期资金支持+后期产业投资”双轮驱动,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全链条支撑,已在江苏成功培育企业150余家。盐城市绿色低碳科创园和江苏沿海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中心也分别分享了其在“风光氢储碳海农”等领域的平台建设与产业集聚成效,展现出盐城作为绿色能源产业高地的综合优势。
本次交流不仅促成了多项技术成果的精准对接,更推动建立了以需求为导向、平台为支撑、市场为牵引的常态化合作机制。各方一致同意,将在成果转化、联合研发、平台共建等方面持续深化合作,共同推动哈工大等高校的尖端科技资源与盐城产业体系深度融合。
此次联动是盐城市积极融入长三角科创共同体、加速绿色低碳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也为后续构建“高校研发—平台赋能—区域落地”的创新生态提供了可复制的合作范式。未来,行业分中心将继续发挥桥梁作用,助力更多优质科技成果在盐城转化落地,为江苏省乃至长三角地区的能源结构转型与高质量发展注入持续动能。